好不容易拍到爌猴膠的一角,在車上往外拍的,車子的擋風玻璃製造白點的效果(太髒了)
做場的場面很熱鬧
這幾天持續聽到廣播車穿梭在村子的巷弄間,提醒村民某天晚上六點半在大廟埕有賣藥仔的活動。這天與土風舞班練跳的時間撞期,傍晚聽到村長廣播:「今仔日暗時大廟埕有人來地做場,跳舞的村民今仔日停睏一日,祝大家身體健康、萬事如意。」
村長開始廣播時,我滿是好奇,對於賣藥仔要如何廣播,特地停下手邊的工作,豎起耳朵仔細聽。
做場,一個新鮮又高尚的名詞,在這兒生活快十年了,第一次認識新的說法,擺起場面辦起活動(我自己的解讀)。
早期的台灣社會,化拳賣膏藥到處盛行,尤其鄉下地方,大廟前經常轉換不同的江湖術士來擺場,雖稱為化拳賣膏藥,事實上,賣膏藥只是其中一部分,與賣雜細有所區別在於,化拳賣膏藥的場子裏賣的商品多半單一、具有一般商品所沒有的特殊性。
還記得我唸托兒所時,朦朧的夜裡,爸爸騎著腳踏車從鎮上的媽祖廟前看完化拳賣膏藥回來,跟媽媽說在廟前看到多神奇的烏沉香,在裊裊煙霧中,如何讓一株匏瓜幼苗快速成長又開花,跑江湖的商人說,用烏沉香來禮佛拜神有多驚人的庇佑效果,還說爸爸最近有劫數,一定得靠這款烏沉香七七四十九天到廟裏參拜才能化解,當然,爸爸是花了大鈔,抱了好幾個圓筒形狀看起來高貴的不得了的烏沉香回家,隔天開始每天去廟裏參拜;為期七七四十九天的參拜未了,不知什麼原因,爸爸竟然生病住院去了……….。
曾經,在一齣閩南語連續劇看過劇中的女主角,因為家貧,幾經輾轉不同的活兒,家裏的經濟依然沒起色,後來經人介紹透過門路,賣起猴膠,從此漸入佳境。
我不知道什麼叫猴膠,因為北部化拳賣膏藥的場子不賣這玩意兒。來住村裏第一年便親自體驗猴膠的魅力。賣猴膠的商人,分好幾次做場,首場暖身,先介紹猴膠的各項成份,每一項材料都有其驚人的療效,有病治病沒病強身,然後告知父老兄弟姊妹,今年爌猴膠的地點,歡迎鄉親隨時來參觀以昭公信。
商人會準備好幾大桶瓦斯,備齊大鍋、看守人員的躺椅或帳棚,分一鍋或兩鍋,進行爌猴膠的長期抗戰,期間加冰糖加藥材柴火不能斷,熬煮數星期不等,爌猴膠的人員有時不只一人,甚至兩人輪流看守,鍋邊一定隨時有人看著,陣陣中藥香在村裏四溢。
等待猴膠成品的同時,商人會陸續做場介紹爌猴膠的進度,期間繼續推廣其他相關的商品,猴膠未成型前也歡迎來買鍋熱騰騰的中藥湯。
猴膠猶如果凍,只是,不能像果凍那樣一大杯又便宜,色彩不能像果凍鮮豔吸引人,但是,非常得老人的喜愛。猴膠切成一片片,秤重或以面積大小販售,好幾次公婆一直勸我吃一吃,說吃了能抵禦寒流,左鄰街坊人人說讚,我始終提不起咬下一口的勇氣。
一雙10元的塑膠拖鞋壞一隻都不捨得丟棄,等待另一隻拖鞋來湊的老人,花大把銀兩買猴膠卻一點都不手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