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五年級生都不陌生的國父銅像佇立校門口,那個年代是進校門先鞠躬!
全校性或各班級的戶外教學在此教學平台進行
右邊看得到整棵大樹是40多年紫檀木為校樹
生態池
走廊轉角植栽
香樟林道
椰林車道
全校主體建築物
現在服務的機關是我開始上班以來待最久的地方。
2月時上層機關來公文,確定這兒因學生人數未達門檻今年8月起將縮為分校,我是唯一的行政人員,第一個必須移撥出去就是我。
原本3月初要辦理調動,因既定政策消息曝光,引起與學校相關社區的反彈,各地反裁併校聯盟串聯抗議,上層機關給予緩衝時間至4月21日,讓各不足學生人數學校招生;當時我心裏已做了離開的準備,連有可能去的學校都去探路,盤算換單位後上下班及接送孩子的時間安排。
這個小學屬偏遠小校,學區簡單,就只有一個村落,因為距離最近的村落要5公里遠。全校國小6班、幼稚園1班加上教職員人數不超過100人,校園不大僅1-2公頃,綠意盎然超迷你,歷任校長都相當用心經營,不論在教學或環境方面。
縣內幾年來的經驗,只要縮為分校,往往不出3年學生流失將更嚴重,很快就被裁撤,官方不會利用校地,任其變廢墟,成為令人憂心的治安死角。
這個典型的偏遠農村,學校是村落的精神寄託,學校是村落唯一能拉拔弱勢族群的希望,小村落雖然不是我生長的地方,卻是我將終其下半生的第二故鄉,心裡有不捨與感傷。
幾年來我已經習慣7點55分出門趕在8點進辦公室上班,4點下班回家做晚餐,然後在5點15分前弄妥3菜一湯,準時出門接孩子放學。
如果離開這兒,一切都要改變,早上不能在送孩子先生出門後悠閒的整理廚房或到院子裏走一走,可能必須匆忙的趕著出門;下班後回到家不知道已經幾點,不敢再往下想會有多大的改變。
令人矛盾的是今年不離開,明年有可能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命運,新生人數彌補不了畢業生人數!更糟的是能去的單位離家會很遠很遠!
上星期我幾乎請整個禮拜假不在,很震撼!校長、村長、家長會長齊心努力,居然找到轉學生通通轉進來就讀,唉!不知道該喜還是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