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幾年前,因為先生工作因素,得知將舉家遷返先生的故鄉
---後壁鄉,因為公職職缺不容易找,不靠任何關係,在嘉義有一職缺,單位希望我能早日就任;只聞樓梯響的先生遷調不見消息,我卻早一步獨自帶著孩子回南部與公婆同住,先生一人獨自留在新竹。

當時,半導體業一片低迷,先生公司南部擴廠計劃一再延宕,一年之後已做好打算,辭去嘉義的工作,回新竹闔家團員吧!

數月後,得知學校有缺,有機會調到學校來;景氣回升,先生公司迅速通知很快就南下,一顆定心丸,總算塵埃落定,我也不再飄忽不定,一心向著新竹,不認定這塊土地是我將落腳之處。

此後,不管路過菁寮,或是去到新營,及至鹽水、白河,用心定睛凝神,與土地博感情,細細認識這兒的一事一物,這兒,沒有繁華與熱鬧,有的是鄉土的憨厚與平實,有的是遼闊的平野田疇。

菁寮,幾乎是我每天必經之地。

在地人通稱菁寮,實際上,由菁寮村、墨林村、菁豐村組成。

菁寮原是存放「菁仔桶」的草寮之意。清代,現今「前菁寮」、「後菁寮」一帶的墾民,在此栽種一種可以提煉布匹染料的「菁仔」,菁仔成熟後整株拔起,丟入土坑中任其發酵,等水乾時撈起腐爛的枝葉丟棄,留下的內皮和葉子參雜的青藍色黏液當染料,論斤賣給染房,染房收購後倒入特大型的木製「菁仔桶」,將預染布匹進入桶中「飼布」,等一段時日再以「竹仔目」插入桶中測試,如色澤均勻就將布匹撈起沖洗,然後懸掛於高架布杆晾乾,最後收下再以「踩石」壓平,即可成布匹成品出售。「菁寮」染印業曾盛極一時,直到日治時期引進化學染料,「花仔布」充斥民間後,這項傳統產業開始沒落。

日治時期以此地為行政中心,曾建設成全台的模範庄頭,現在分成路東的「墨林村」和路西的「菁寮村」兩村。

菁寮派出所、後壁菁寮郵局、菁寮社區活動中心、菁寮零售市場、黃家古厝都在菁寮村內。

光復後後壁鄉設村,沿日治時期「菁寮派出所」管內的「菁寮第一保」的「菁寮東村」而設為一村,命名時,東西兩村抽籤,因「菁寮」一庄稱已被「菁寮西村」抽中先用,當時的村長阮謙以此地多出飽學之士「墨客林立」而名為「墨林村」。

菁寮國小、聖十字架教堂、墨林文物展示館、後壁鄉農會菁寮辦事處、阮家古厝、親水公園都在墨林村內。

「菁豐村」由「前菁寮」、「崩埤」、和已廢庄的雙寬寮組合成的。因為在菁寮的前(東)面而得名,包括縱貫鐵路以西與墨林村相接。

女兒很喜歡跟著我到菁寮郵局,局長在櫃檯前擺一大包的旺旺仙貝,只要有小朋友來,局長都會熱情的招呼:「妹妹(弟弟)!請妳(你)吃餅乾」;大熱天,經常可以看到打著赤膊、光著腳的老人進出郵局,郵局辦事員用最家常的口吻與老人一起話東話西,聽聽老人『挫幹礁』,不時安慰老人兩句。

和興冰果部的老闆娘都說我是在嘉義榮民病院上班住白沙屯的小姐,因為以前上班單位主管是崁頂村人(在菁豐村北邊),與冰店彼此都熟識,打從我回來住南部老闆娘就對我特別親切,每回進了冰店總能天南地北『港』不停,不管是家事、村事、國事。和興冰果部的香蕉冰是出名的好吃,我北部的親朋好友來此,我一定帶來吃香蕉冰,吃過無不回味無窮。我每每跟老闆娘抱怨,香蕉冰的技術一定要傳承,如此好吃的冰品絕不能失傳。

梅鳳飲食店是菁寮地區的老店,也是唯一的餐廳,家常道地的台菜,口味獨特又經濟實惠。

另地圖所示景點,有空再一一介紹。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地在哪兒 的頭像
    地在哪兒

    庄腳人的鄉間記事

    地在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