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天氣放晴,貨車載著割稻機在門前農路來來往往不停的忙碌。

五、六十年代割稻子是農家的大事,出動全家大大小小,現在卻只看到這麼幾部車子忙進忙出;小時候也很期待割稻日子的來臨;平時吃簡單三餐,要大魚大肉除了廟會吃拜拜外就等這一天。

『割稻仔飯』一天吃五餐,除三餐外加上早上十點及下午兩點半左右各一餐點心,平常養雞養鴨也等這天上桌,辦的『澎湃澎湃』,讓割稻的人吃了才有力氣幹活。過去割稻全靠人工,脫榖必須腳踩著脫榖機踏板、雙手配合甩稻穗,才能脫榖;進行一段就得將脫榖機往前拖一段,如此不斷重覆著。此外,這畦田割完,還要靠大家合力將機器扛到另一畦田;稻穀裝進米籟,扁擔穿過米籟繩子挑上肩,頓著頓著挑回曬穀場,男人田裏忙,女人也沒閒著,大家族裏分配好工作,有的忙吃的,有的就忙著將挑回來的稻穀過篩。大人做的都是粗重的活,『割稻仔飯』為什麼要如此豐盛,不無道理。

曾幾何時,一部貨車一部割稻機一部拼裝車兩三個人,取代了所有的人力物力。來割稻的人也不是熟識的左鄰右舍,而是經由村子裏『卯頭』的人帶來的『割稻仔班』的人,分配好何時割稻,時間到了老農就到田裏看著。村子裏看不到曬穀子,收割下來的穀子,直接送到『米絞』(碾米廠),除了極少數自己吃的還有再曬穀子,稻穀根本都不進自家門了。『割稻仔班』的食宿由『卯頭』代為打理,不吃點心,少了豐盛的三餐,取而代之的是經濟方便的盒當;『割稻仔班』全省都去,為了講究時效,經常在半夜兩三點還在田裏點著燈,一畦田跨過一畦田繼續的割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割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載送割稻機的貨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割稻時在旁等待的老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跟著割稻機走,在覓食的白鷺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路旁的拼裝車等待運送割下的稻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割好的稻穀送進拼裝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收割完成的稻田

        昨天,我去柑仔店買菜,一個阿婆正在激動的說著:「一百斤(60公斤)才850元,進去到米絞(碾米廠)還要扣5斤(3公斤)(指每一百斤要再扣5斤,不是全部才扣5斤),按內我都村嘸加麵(所剩很少了)。」「生意人兜巷都要賺,也嘸通賺甲想么壽骨!」真的,最殷實最善良的永遠是做田人,聽了好難過。

割稻期間,農路上儘是田土與稻草;清晨或入夜在割完稻的農路上,可以很清晰的聞到陣陣的泥土香與稻草香,從中我找回一點點過去的回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地在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